载入图片

生物质能源与资源绿色加工技术——张敏华团队

团队编号
01035
工作单位
天津大学
服务产业领域
能源环保 其他
单位类型
985系统院所、211系统院所
研究方向
生物质能源与资源绿色加工技术、系统集成与过程强化、分子模拟与应用催化、超临界流体技术。
参加活动
关注
团队简介
团队负责人张敏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工作者,获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天津大学石油化工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能源行业生物液体燃料加工转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粮集团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天津市科委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评审专家、超临界流体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外能源》编委、《石化技术》编委、《化学工业与工程》编委等学术职务。
本团队主要成员3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主要从事化学工程领域以及生物质能源领域中的基础科学与共性关键技术、绿色化工过程及关键装备的基础研究和工程放大等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完成了“树脂法双酚A生产新工艺研究”、“万吨级双酚A成套技术工业试验”、“生物炼制厂-基于可再生资源乙醇清洁生产技术”、“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及工业应用”、“年产2万吨纤维素乙醇生产技术开发及工程化”、“生物丁醇生产技术及工程化“、”生物乙醇制备乙烯及衍生物的生产技术研究及工程化”等涉及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放大和大规模工业化全过程的大中型项目6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33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
在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的化学加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水平的非粮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并大规模产业化,建成了我国第一套燃料乙醇生产示范装置、全球首套大规模非粮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等13套工业装置,国内技术占有率超过80%,有力推动了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在生物乙醇资源化利用领域,开发了由乙醇到平台化合物乙烯,进一步生产醋酸乙烯、环氧乙烷等下游产品成套生产技术。2012年建成广维化工年产5万吨生物乙烯及年产10万吨醋酸乙烯联合生产装置,并生产出高品质乙烯和醋酸乙烯产品,形成了完整的绿色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使我国一举跨入了生物乙烯及醋酸乙烯生产技术国际领先行列。近年来,与中粮集团、中石油、中兴能源、广维集团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多项产学研合作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累积获得专利技术使用费近亿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绿色合成与转化重点实验室。
参展成果
课题1:薯类、甜高粱茎秆等非粮原料燃料乙醇成套技术
课题2:大规模秸秆纤维素乙醇关键技术及装备
课题3:大规模生物乙烯、醋酸乙烯等衍生物成套生产技术

骨干成员

姓名 职务/职称 方向
董秀芹 教授/博导 化学工程
吕惠生 教授 化学工程
李永辉 副教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李永辉 副教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余英哲 博士 化学工程
耿中峰 博士 化学工程
马静 博士 化学工程
李桂明 博士 化学工程

在研课题

课题名称 科技计划名称
年产1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 中石化江西雨帆公司
年产3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成套生产技术 中石油浙江燃料乙醇公司
疏水型介孔炭基固体酸催化高酸值油脂合成生物柴油的降酸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秸秆纤维素乙醇关键技术及装备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
以甜高粱为原料年产5万吨总溶剂生产技术开发 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煤基醋酸乙烯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 内蒙古蒙维科技有限公司

重大成果

成果名称 所获奖项
木薯非粮燃料乙醇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薯类原料酒精生产方法 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
燃料乙醇生产方法 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燃料乙醇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 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年产20万吨非粮木薯燃料乙醇示范工程 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薯类原料酒精生产方法 天津市专利金奖
燃料乙醇生产方法 天津市专利金奖
树脂法双酚A生产新工艺 天津市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
万吨级树脂法双酚A生产成套技术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团队带头人

姓名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联系方式

联系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所在部门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称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职务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手机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E-mail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电话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传真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地址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 邮编 对接成功后可查看